{标题}
发布时间:{发布时间(yyyy-MM-dd)} 来源: {文章来源}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黄埔大道西601号 暨南大学(邮编:510632)
联系电话:86-12345678 邮箱:123456@jnu.com 管理登录 >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暨南大学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2026年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公告
2025-10-13
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学校简介
暨南大学始建于1906年,是中国第一所由政府创办的华侨学府,是中央统战部、教育部、广东省共建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直属中央统战部管理。学校在广州、深圳、珠海三地设有五个校区,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2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41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 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4个,国务院侨办重点学科二级学科8个。
二、学院简介
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产业学院位于暨南大学珠海校区,坐落于海滨旅游城市珠海市中心,毗邻港澳,是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重点发展的学院之一。目前,学院拥有省级示范性产业学院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
学院围绕智能传感、智能计算和智能应用三个主要的智能技术领域,建有物联网工程、人工智能、工业工程3个专业课教研室和1个数学公共课教研室,学院现有教职员工64人,其中专任教师39人(含港澳3人),拥有国家级优秀人才3人、省级优秀人才4人、市级优秀人才3人,正高级职称5人、副高级职称15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9人。
学院设有物联网工程、人工智能、工业工程、低空技术与工程4个本科专业,其中物联网工程专业为广东省特色专业,2021年入选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现有在读全日制本科学生1300余人。学院目前拥有“人工智能”博士、硕士科学学位授权点、“电子信息(人工智能方向、电子与通信工程方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物流工程与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已形成本硕博一体化、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并重的人才培养体系,在读研究生400余人。
学院本硕博学科体系
三、招生专业简介
(一) 0812Z3人工智能
招生人数:10人
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
复试科目:C语言程序设计
专业备注:不接收同等学力考生
(二) 085401 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子技术等)(专业学位)
招生人数:12人
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23电子技术基础
复试科目:信息与通信工程综合(包括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及通信原理)
专业备注:不接收同等学力考生
(三) 085410 人工智能(专业学位)
招生人数:34人
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
复试科目:C语言程序设计
专业备注:不接收同等学力考生
(四)125604物流工程与管理(专业学位)
招生人数:35人
考试科目:①199管理类综合能力 ②204英语(二)
复试科目:运筹学、物流管理、政治理论
专业备注:不接收同等学力考生
研究生招生专业
四、人才培养
(一)教学特色
学院与全国20余家知名企业、科研院所签订合作协议,通过与地方政府、合作企业紧密合作,组建了由政府、企业、高校三方协同联动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共同培养高素质人才。
学院签约合作协议代表性企业(部分)
学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部分)
依托实践实习基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学院面向高校、企业和社会开展各类线上、线下人工智能领域技术培训60多场次,累计500余学时;培养校内学生、校外人工智能专业技术人才3000余名;输送掌握国产AI芯片(鲲鹏、昇腾)架构、国产操作系统(鸿蒙、OpenEuler)、国产云服务(华为云架构、腾讯云架构)、国产数据库(OpenGauss)、国产AI开发框架(MindSpore、百度飞浆)的专业人才 300人以上。
“领先级华为ICT学院”授牌
学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牌匾(部分)
暨南大学获得2021年度“华为云AI俱乐部优秀示范单位”荣誉奖
百度菁英班第一期结营暨招新大会
(二)实验室建设
学院建有1个公共课实验室(大学物理实验室)和数字信号处理实验室、电子系统设计实验室、机器学习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系统优化仿真实验室、小型生产系统实验室等10个专业课实验室,实验室总面积超1600平米,实验设备总价值1200多万元,实验设备总量2200余台套,承担20余门本科课程。2024年人工智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院实验室
五、科研实力
近年来,学院教师获批主持各类纵向项目超百项,其中国家级30余项(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40余项(含广东省“特支计划”本土创新创业团队项目、广州市创新领军团队项目等千万级重大项目),累计获得项目经费高达8000万元。获批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广东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珠海市重点实验室1个。荣获包括广东省科技进步奖、广东科技合作奖、澳门特别行政区科学技术奖、广东专利优秀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珠港澳科技创新合作促进奖、珠海市“科技创新之星”等奖项20余项。学院教师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高水平论文400多篇,其中A 1论文超200篇。学院积极开展产学研活动,推动科研成果应用落地,共签署横向项目73项,累积到账经费近千万;授权专利近百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超60项,实现专利转化10余项。
重要科研平台与团队
围绕“智能”,学院形成4个发展方向明确、国际化、高层次的科研团队:智能感知与通信、智能计算与机器视觉、具身智能、智能制造与智慧物流。
四大科研方向
六、国际交流活动
学院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为学院师生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进一步推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发展。学院举办第11届CIRP工业产品服务系统会议、2020华人学者工业工程国际年会暨第十一届全球华人工业工程与物流管理院长系主任联席会、联合承办2023(第一届)大湾区计算机创新技术大会暨ACM珠海分会成立大会、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智慧物流学术研讨会等在内的多次国际会议。学院教师多次出国(境)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进行交流访问,多名学生赴国(境)外高校进行交换学习。
学院承办、举办各类国际会议
七、相关招生信息
相关招生信息请查询暨南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s://yz.jnu.edu.cn/)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学制及收费情况请查询该网站首页。本公告中若与教育部、暨南大学相关规定不一致的,以教育部、暨南大学文件为准。
八、联系方式
陈老师(物流工程与管理):0756-8505586
成老师(人工智能专业、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专业):0756-8505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