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发布时间:{发布时间(yyyy-MM-dd)} 来源: {文章来源}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黄埔大道西601号 暨南大学(邮编:510632)
联系电话:86-12345678 邮箱:123456@jnu.com 管理登录 >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暨南大学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喜报!学院智能感知团队在全国无线电频谱项目评选与赛事中斩获三项大奖
2025-10-15
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
在刚刚揭晓的2025年中国无线电协会科学技术奖评选与全国无线电频谱资源开发利用与技术创新大赛中,学院智能感知团队一举斩获3个重要奖项,取得协同科研创新的重要突破。
近日,2025年中国无线电协会科学技术奖的评选结果公布。学院智能感知团队李晓帆、杨光华和施政等联合中山大学、深圳无线电检测技术研究院、海华电子企业(中国)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项目成果《基于边缘智能监测的电磁频谱混叠信号深度识别理论及应用》获评二等奖,该成果在维护电波秩序与提升无线电精细化管理水平等方面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2025中国无线电协会科学技术奖项目名单(节选)
同期,由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等单位主办的2025年无线电频谱资源开发利用与技术创新大赛评选结果正式出炉。由学院牵头申报的“基于边缘智能监测的电磁频谱混叠信号深度识别理论及应用”和“基于电磁数字孪生的低空感知与监测系统”两项成果,在来自21个省(区、市)的297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全国33个优胜奖中的两个席位。李晓帆作为获奖项目优秀代表在2025中国无线电大会上接受颁奖,并在“无线电频谱资源开发利用与技术创新”分论坛进行项目成果分享。

大赛优胜奖获奖名单(节选)

2025年无线电频谱资源开发利用与技术创新大赛颁奖仪式(右一为李晓帆)
此次斩获多项荣誉,彰显业界对学院在无线智能感知领域科技创新实力的高度认可。未来,团队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融合,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暨南力量”。
暨南大学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智能感知团队长期深耕智能感知、智能通信与智能计算等领域。团队负责人杨光华在智慧感知与智能通信领域成果丰硕,在一流国际期刊与会议上发表论文百余篇;主持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项目20余项;提出多项首创技术,获授国内国际发明专利20余项,并成功实现多项技术的成果转化与应用。团队骨干施政聚焦人工智能、智能通信与物联网研究,已发表高水平论文近100篇,申请/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20余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并参与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及省部级重点项目。团队骨干李晓帆长期致力于无线电信号智能检测、多模态感知融合与无线AI等前沿研究,服务于国家电磁频谱重大战略需求,先后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牵头及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6项,向国际电联(ITU)提交的3篇技术提案均获接收,并荣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等4项省部级科技奖励。
图文:李晓帆
初审:王晓红、刘煜琼
复审:施政
终审:杨光华